并非所有水中之混合物质均属污染物,而其净化之需求程度取决于各种不同使用场所和用户而定。一般而言水中之不纯物测定及分析可分为定性分析、定量分析和单元分析三种。
1.定性分析
定性分析系了解水中一些较明显的物理性,包括了下列各项目:
(1) 浊度(NTU)
浊度包括悬浮在水中较小的有机物和无机物。这些微粒会造成水质混浊,影响光线之散发。浊度单位系表示光束能通过溶液之程度。其单位为NTU(Nephelometric Turbidity Unit)。浊度只能表示水中悬浮物质固体颗粒有多少,而无法测定水中溶解性或杂质之含量。
(2)污泥密度指数(SDI)
浊度和污泥密度指数(Slit Density Index,SDI)均是表示悬浮物质含量的项目,SDI是针对不易过滤及分离的胶状物多寡而加以量测,值愈高表示水质愈不佳。胶状物的形成是因水中之离子聚集在固体颗粒周围。可形成胶体之颗粒包括矽化铝、氧化铁、黏土、氢氧化铝、细菌、藻类、微生物及腐质酸等。
(3)味道
味道一般不能准确的被用来测定杂质含量,若喝水时水中有怪味道,说明水中可能存在着有害的污染物质。
(4)颜色
颜色是由有机物所产生,其虽不一定有害健康,但明确存在着一定量的杂质,并使视觉产生不好的感觉,其可用已知的有色溶液瓶做目测比较。
(5)气味
鼻子是最敏感的嗅觉工具,有经验或经训练过的人员能测PPb级浓度的气味。气味是最早告知我们物质已受污染之警号,无论它是否对人体有害。
2.定量分析
定量分析是以仪器测量水中之成份,是纯水处理分析使用最主要之方法。其可分为:
(1)酸碱值(PH 值)
溶液的酸碱性是以PH值测定,PH值能测量水中氢离子之浓度,其范围为0~14,如果氢离子与氢氧离子的浓度相等,则PH值为7,表示此溶液是中性溶液。PH 值小于7则为酸性,PH值大于7则为碱性。每一单位均表示10倍关系,如PH 值为6之酸性浓度是PH值为7之10倍,PH值为5是PH为7之一百倍。
(2)总固体数
总固体数(Total Solid,TS)是总溶解固体数(TDS)及总悬浮固体数(TSS)之和。TDS 是指水中溶解的无机物和有机物之总量,其使用单位为Ppm或毫克/公升,其数值经验公式为电导度乘以0.5。
(3)导电度与电阻值
导电度是指水溶液导电的能力,其和水溶解的溶质种类及多寡有关,常用之单位为 Micromho/cm(μΩ/cm)或 Micro Siemens/c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