启闳半导体科技(江苏)有限公

TsiHon Semicon Technology (JiangSu)Co.,LTD
服务热线:
17621381228
1956-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,1956—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網要
来源: | 作者:Viki | 发布时间: 2023-08-08 | 275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1956年制定实施的 《1956-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》(简称《规划纲要》),是新中国的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,是国家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一次成功管理实践。通过《规划纲要》的实施,我国初步建立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队伍,科学技术水平从十分落后的状况大体达到了国际上20世纪 40年代的水平,资源勘探、工业和农业科技、新兴技术、医学科学技术和基础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发生了相当显著的变化。同时,《规划纲要》的实施对我国科研机构的设置和布局、高等院校学科及专业的调整、科技队伍的培养方向和使用方式、科技管理的体系和方法,以及我国科技体制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。总之,《规划纲要》对我国各项科技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。

为贯彻落实《规划纲要》,半导体领域采取了两项战略措施:一是培养人才;二是建立半导体科研机构。当时,北京大学物理系黄昆教授参与了制定《规划纲要》的工作,并建议国家要尽快培养半导体的专门人才。为此,高等教育部決定将北京大学、复旦大学、南京大学、厦门大学和东北人民大学(吉林大学前身)物理系的部分教师和四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,从 1956 年暑假起集中到北京大学物理系,创办中国第一个五校联合(包括部分南开大学本科生区清华大学进修生)的半导体专业,由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担任该专业的教研室主任,复日大学的谢希德教授担任副主任,加快培养半导体领域的专门人才。

1956年,在当时的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内成立了半导体研究室,任命王守武为研究室主任;在第二机械工业部第 11 研究所内组建了第四研究室(半导体研究室,即13 所前身),武尔帧(又名乌拉)由天津广播器材厂调至 11 所任副所长并兼任第四研究室主任。这两个研究室的成立和人才队伍的建设,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半导体事业的发展。在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,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半导体研究室于 1957 年底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只锗合金晶体管,实现了我国自行制造晶体管的愿望。